欢迎光临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!
近日,武汉理工大学安全应急学院“助学春晖,筑梦未来”暑期“三下乡”志愿服务队来到多宝镇第二初级中学的校园进行支教活动,为这里的孩子们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特色课程,涵盖星空、地理、太空、地域文化和人文景观等多个领域。志愿者们结合不同主题设计丰富互动环节,让孩子们在趣味体验中触摸知识、感知世界,收获别样的成长。
星空科普——解码冬夜星空,感受宇宙魅力
“小朋友们,你们知道冬天的夜空藏着哪些秘密吗?”《星空科普》课以此开启探索之旅。志愿者小徐用“恒星像永远亮着的灯泡,行星像镜子”的生动比喻,让孩子们轻松理解行星与恒星的区别。随后,孩子们在示意图中找出太阳、地球等天体,眼里满是好奇。
志愿者小徐通过动画演示四季星空变化,解答“秋天的星星冬天能看到吗”的疑问,告诉孩子们凌晨一两点能在冬夜看到秋天的主要星座。“星座口诀魔法”环节中,孩子们跟着念“三星高照入寒冬,昴星成团亮晶晶”,志愿者同步用荧光笔在黑板画对应星座,还讲述“福禄寿三星”的神话故事。 “星空问答赛”上,“猎户座腰带的三颗星叫什么?”等问题引发抢答。最后,大家用荧光棒拼出“冬季大三角”,当天狼星、参宿四、南河三的“星光”亮起,孩子们惊叹不已。
这堂星空课以生动比喻、趣味互动和神话故事为桥梁,将遥远的宇宙奥秘转化为孩子们可触摸的知识,不仅让他们认识了冬夜星空的星座与恒星,更在心中播下了探索宇宙的好奇种子。
认识中国地理——纵览神州大地,埋下探索种子
《认识中国地理》课以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寄语开篇,鼓励孩子们怀揣对世界的好奇。课堂围绕“雪山冰川、草原、江南水乡、海、沙漠”等六大主题,志愿者铺开中国地图,从地理位置、地形特征讲起,带孩子们“云游”祖国大地。
课程藏着暖心“小心思”,志愿者小陈特意介绍武汉的地理位置:“努力读书,未来就能走进这座城市,看看更广阔的世界。”让孩子们在了解祖国地形、气候和山河风貌的同时,种下探索远方的种子。
太空探险——开启星际畅想,放飞航天梦想
“姐姐,星星会眨眼睛是因为在跟我们打招呼吗?”《太空探险之旅》课上,小女孩举着彩纸星星问道。志愿者小白点开动画,深蓝色幕布上星群闪烁,孩子们瞬间沸腾。播放火箭升空视频时,“轰隆隆”的声音让大家仿佛一同升上太空。互动环节成了“未来畅想会”:发明载人风筝去火星种“会唱歌的玉米”、开星际观光车逛土星环……
提问环节,面对“宇航员会想家吗?”等问题,志愿者小白展示中国空间站实时影像:“里面的叔叔阿姨正在看着我们呢。”孩子们小手贴在玻璃上,仿佛离太空更近了。下课铃响,孩子们仍围上来,有人塞来画满星星的纸条,有人缠着再看航天员出舱视频。
生动的动画、震撼的视频与天马行空的畅想交织,这堂太空课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航天知识,更激发了他们对星际探索的无限向往,让航天梦想在童真的心灵中自由飞翔。
地域文化——探寻乡土印记,领略文化多样
“姐姐,石头怎么会长出‘皱纹’呀?”《地域文化》课上,小男孩举着石灰岩问道。志愿者小白展开地图,红色丹霞地貌与青灰色喀斯特峰丛呈现时,孩子们的惊叹声惊飞了窗外麻雀。 岩石标本成了“抢手货”:摸到喀斯特石灰岩的孔洞,小姑娘蹦起来:“我们后山的溶洞,是不是石头在偷偷喝水呀?”拿着丹霞砂岩的男孩发现它能在纸上划出铁锈色线条,赶紧招呼同桌。
美食环节,八大菜系视频让教室里响起吞咽声,戴眼镜的男孩问:“我们家乡的酸汤鱼算不算‘第九大菜系’?”志愿者调出酸汤制作过程,鲜红汤汁让大家更兴奋。方言游戏中,志愿者用川话、东北话、吴语互动,孩子们用软糯乡音回应,课堂成了欢乐海洋。 民族节日展示时,侗族女孩讲萨玛节,彝族男孩演示火把节,一个小男孩指着窗外问:“村口的小河能像泼水节那样泼水吗?”
从地质地貌到美食、方言、民族节日,这堂地域文化课让孩子们既感受到了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,也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,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对多元文化的尊重。
人文景观——触摸千年古迹,感悟民族智慧
《中国著名人文景观》课上,志愿者小隆展开画卷,用敬意讲述砖石间的故事。“紫禁城中一线天”描绘故宫恢弘,“烽火高飞百尺台”勾勒长城雄姿,孩子们紧盯画面上的琉璃瓦顶、蟠龙石柱、城墙烽燧。
当志愿者小隆拿出故宫角楼斗拱模型和长城城墙积木,课堂瞬间沸腾。孩子们争先指向太和殿屋脊兽,辨认“獬豸”“狻猊”;围着长城模型指点“敌楼”“马面”,仿佛亲临古战场。这堂课让孩子们触摸到历史厚重,镌刻下对民族智慧的敬畏。
这些课程从宇宙到大地,从科学到文化,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探索、热爱与自信的种子,让他们明白世界很大,梦想不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