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!
坚持“特色、交叉、应用”的发展思路,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坚持立德树人,大力推进“双一流”建设,坚持弘扬“厚德博学、追求卓越”的大学精神,“明德励学,修己安人”的学院航标,以信息化建设引领和推动学院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超越,全面做好2023年下半年各项工作。
二、工作要点与完成指标
(一)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
1、接续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,深化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,开好相关专题研讨会,强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,推动相关精神在学院工作中落地落实。
2、深化党建“双创”工作,全面启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工作;探索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路径,推进学院党建与事业发展“一融双高”。
3、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,提升基层党建信息化水平。
(二)行政管理与安全工作
1、在“学科牵引、人才支撑、平台保障、行业协同”四个方面久久为功,围绕党建思政、学科建设、教育教学、科学研究、学生工作、行政管理、人才队伍、社会服务等八个方面持续发力,从而构建支撑学院发展的“四梁八柱”。
2、适应新形势下学院发展新需求,科学谋划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后半篇文章。
3、优化重塑制度建设流程,提升制度执行力,真正落实“制度管人、流程管事”。
(三)本科教学工作
1、配合学校圆满完成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。
2、完成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。
3、争取获批2-3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。
4、重点推进学院“十四五”规划教材建设工作。
5、力争2023年获省级教研项目1-2项,校级教研项目6-8项。
(四)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工作
1、开展《国家安全学》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及后续沟通交流工作。
2、配合推进《资源与环境》专博点申报工作。
3、开展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,推动“本研一体化”工作全面铺开。
4、修订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。
5、制定学院《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管理办法》。
6、继续拓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领域,优化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管理,积累生源储备。
(五)科学研究工作
1、科研项目组织。积极动员组织学院教师申报各类型项目,完成年度到账科研经费950万元以上。
2、科研成果凝练。组织和鼓励学院教师发表高质量科研成果,积极参与省部级及以上奖励申报,力争牵头获得省部级/行业协会一等奖1项。牵头完成行业/地方/团体标准1-2项。
3、科研基地建设。组织申报或参与申报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基地建设1项。
4、学术交流。打造学院科研学术交流活动品牌,每月组织1次校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;策划主办或承办2023年度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。
5、科研团队。有组织的科研组织制度推进,形成3-5个特色鲜明的科研团队。
6、成果转化。加强推进成果转化3-5项,完成年度考核指标。
(六)队伍建设工作
高层次人才(含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)1人;省部级人才1-2人;全球招聘优秀博士1-2名;新增进站博后3-4人;新增教授1人,新增副教授2-3人;完成教师实践能力培养2人;教师国际化能力培养1人。
(七)学生工作
1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持续开展“党员先锋行动”,增强学生党员身份意识、强化责任担当。
2、紧密围绕本科教学评估, 贯彻落实“党委抓课堂”工程和“新时代领航计划”相关工作要求,扎实做好“学风建设年”系列活动,着力推进“学风创优行动”落地见效。
3、“以生为本,发展为要”,在做好学生安全稳定基础上,广搭平台促学生发展。通过“三大杯”丰富学生课余生活,陶冶情操,提升本领;结合不同年级学生发展需求,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,引导学生明晰目标,激发内动力。
4、公平、公正、公开做好学生评奖评优工作,发挥奖学金、荣誉称号的正确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。
5、做好2023级新生迎新及新生入学系列教育,帮助新生尽快转变角色,适应大学生活,增强专业兴趣与信心。
6、持续推进新学期资助育人工作,创新“励志助航”发展型资助工作模式,推动资助育人工作成效提升。
(八)国际交流与留学生教育工作
1、策划主办或承办国际或海峡两岸暨港澳会议数量不少于1次。
2、新增国际期刊编委/客座主编不少于2人。
3、与国外知名学者合作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3篇。
4、组织学院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不少于5人次。
(九)特色工作
学院持续聚焦、充分发挥“大安全”专业特色,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,联合校内外各单位开展安全实践教育系列活动,将理论运用到实践,发挥“大安全、大应急”学科专业标杆辐射作用。
三、具体措施
1、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,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,切实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
2、学院要系统做实制度宣贯解释,聚焦制度流程化,优化制度体系建设。
3、加强考核激励等制度建设,按照四定方案,实行分级分类多元化考核,鼓励教师个性发展,为学院建设发展创造好的制度环境。
4、按照“高精尖缺”标准,持续优化数字化、信息化学科建设,形成有学院特色的学科专业建设新格局,建成行业内“大安全、大应急”学科专业建设标杆。